“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丰收节里,盐碱地科普为童心播下科学种子
发布时间:2025-09-25

9月23日,正值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带着迎接丰收的喜悦,海洋院与地环公司联合组建的盐碱地改良科普团队走进紫琅一小通州湾分校,围绕“‘海水稻’种植与粮食安全”主题,为16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集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讲座。

1.png

活动中,科普团队将前沿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成果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巧妙融合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盐碱地如何从白茫茫的荒滩蜕变为生机盎然的稻田。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幕幕震撼的对比画面,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潜力。

4.jpg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提问:“海水稻可以自己留种吗?”“微生物在改良中有什么‘魔法’?”“海水稻米吃起来会咸吗?”……一个个充满童真又富有思考的问题,展现出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索欲,整个会场洋溢着“想参与、善思考、敢表达、乐探索”的热烈氛围,每一张脸庞都写满真诚的期待,展现出科普活动独有的魅力。

5.jpg

3.jpg

一位小姑娘特意前来与团队交流,自豪地分享道,她的爷爷也在种植“海水稻”——那一刻,科技与生活、知识与情感实现了温暖的交融。紫琅一小通州湾分校的老师表示,在丰收节举办这样的科普讲座恰逢其时,既呼应节日内涵,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质科普资源走进校园,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科技的力量。

活动尾声,科普团队为同学们送上了特制的科普周边产品—冰箱贴和科普文具,鼓励大家牢记珍惜粮食的责任,树立起用科技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

周边.jpg

2.jpg

作为海洋院“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不仅是海洋院与地环公司共建的如东掘苴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该基地拥有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南黄海科普创新基地、江苏省土地学会科普基地等多项资质)开展科普实践的生动写照,更是推动“科研+科普”双轮驱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力举措。

未来,盐碱地改良科普团队将持续拓展公益科普传播形式,打造多元化、沉浸式的科普场景,通过组织师生走进试验田、参与科学观测,将课堂延伸至大地,让知识扎根于实践,真正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学种在孩子心田里”的理念。(盐碱地生态利用中心 李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