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海洋院为进一步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携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组织开展了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公益科普周活动。
一、科普研学,知识启蒙
如东县50余名中小学生与家长代表来到海洋院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科学探索之旅。科普展厅内,《盐碱地的“微生物战士”》科普短片以灵动的三维动画,将斑斓菌群在盐碱土中的跃动轨迹幻化成可视化的生态交响曲,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争先抛出天马行空的科学猜想,童声问题与专家解答碰撞出知识星火。临别时分,海洋院特制的研学证书在孩子们掌心绽放,收获的不仅是证书更是生态启蒙的种子。
院海洋生态中心科普宣传团队携手海安市滨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职能部门,围绕《守护蓝色星球,践行绿色生活》主题开展科普讲座,阐释地球日的起源与生态价值,分析地球环境及海洋威胁。讲解团队更以“环保微行动”介绍拒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和低碳出行等举措,引导儿童践行绿色生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盐碱地中心科普团队以“盐碱地‘解锁’生态密码”为主题,走进南京师大附小开展趣味科普课。活动现场,荣获今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的阮娟化身为“生态讲解员”,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影像,介绍了海水稻的研发历程,将“海水稻种植”与守护粮食安全有机串联结合起来,将盐碱地改良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在孩子们面前,为他们开启了一扇认知盐碱地生态治理的科技视窗。
二、科普联动,共建互促
我院受邀参加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报告会,闫玉茹副院长作“守护山海之城的蓝色脉络”专题交流,从蓝碳起源、调查、实践和展望四方面系统总结,倡议连云港市可以尝试“湿地保护+碳汇增值”的路径,通过“科学量化、市场驱动、产业融合、制度创新”四轮协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生态保护修复助力两山价值转化和碳中和目标实现。
院海洋生态中心党支部联合海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海新区分局党支部,以联动形式开展地球日党建活动。全体成员赴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研学,系统回顾了民兵队伍在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光辉历程,通过历史文物、文献档案及影像资料深刻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
院海洋生态党支部携手连云港市自规局机关第四党支部、连云港市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党支部、赣榆区自规局海域海岛科党支部,开展“红色足迹映初心 生态海岸践使命”共建活动。党员代表在纪念碑广场追忆小沙东海战先烈事迹,全体人员沉浸历史回响,感悟革命志士血染海疆的壮烈精神。全体党员在英烈群雕前庄严宣誓后,立即赴赣榆砂质岸线开展清滩护岸行动,将初心转化为守护碧海银滩的实践。
公益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海洋院将继续围绕构建江苏地质事业新格局,牢牢把握沿海高质量发展、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美丽江苏建设等政策机遇,进一步强化公益职能履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海洋院贡献。(盐碱地中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