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院盐碱地生态利用中心党支部获评省级机关“四强”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5-07-22

在省地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海洋院盐碱地生态利用中心党支部(以下简称“盐碱地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与专业技术优势紧密结合,实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在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日,该党支部被省级机关工委命名为省级机关“四强”党支部。

B23ED47885E605AD712C0A85591363AA.jpg

党旗飘扬在一线,凝聚合力创佳绩

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海洋院盐碱地改良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盐碱地党支部,并与江苏华东地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环公司”)联合共建擦亮党建品牌,积极推动“事企命运共同体”的新实践。盐碱地党支部坚持“担当作为、以为立位”,让党旗始终飘扬在一线,扎实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盐碱地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党员在攻坚最前沿破题解难、在发展主战场奋勇担当。

面对高盐度滨海盐碱地利用难题,党支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成立攻坚小组,成功攻克了高盐度滨海盐碱地快速生态改良与耐盐水稻稳产高产种植的系列技术瓶颈,打造了方法科学、成果领先的快速生态改良的技术体系,编制了国内首个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标准,关键技术“滨海未利用盐碱地综合改造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了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团队已建成2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造示范基地,面积达1.5万亩。在掘苴盐碱地改良示范区,小麦实割测产工作圆满完成,平均亩产创下了467公斤的新高。与此同时,联合地环公司,深化事企命运共同体合作,全力在通州湾、启东等区域开拓新的改良区。

照片1.jpg

堡垒筑牢在一线,攻坚克难探新路

除与地环公司加强联合共建外,盐碱地党支部积极拓展“地质+”服务模式,还与地方职能部门构建了党建日常共建模式,实现共建主题党课、共建实践活动、共建人才队伍、共建资源共享。通过党建互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将党建融合于业务工作,将资源有机整合、统筹利用,打造持续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扎根地方的基层地质“根据地”。

在精准服务地方基层的基础上,盐碱地党支部深入一线,瞄准需求,经过不懈努力,将党支部建设成为攻坚克难的“堡垒”、凝心聚力的“主心骨”,开展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拓展了盐碱地改良综合利用新路子。在全国创新开启盐碱地生态改造“耕地与湿地一体化协同提质”工作,在盐碱地内首创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挑选出典型优势物种、耐盐碱且有益于农业提质增效的微生物组合,应用生态共生与要素涵养机理,打造了农稻-鱼-禽、稻-草-畜农林牧渔湿一体化盐碱生态改良生态循环示范区,并获批省级山水工程予以示范推广。积极尝试“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与“盐碱地生态改良”相结合的技术新路径成功研制出多种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煤矸石改良肥配方。实验数据显示,使用改良肥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含量从13%大幅提升至30%,有机质含量由6‰增长到10‰,功能微生物群落提升超50%,实现了盐碱地改良的重大突破。依托这些创新性工作成果,团队成功斩获五项国家发明专利,不仅为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更以科技赋能的方式开辟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五项专利证书.jpg

党员奋进在一线,争当先锋建新功

盐碱地党支部扎根一线十多年,始终秉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信念,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党员们始终带头冲在前,他们战高温、抗台风,顶着严寒酷暑,钻过芦苇荡,趟过淤泥窝,长期进行采样监测和种植管理等工作,个个争当开荒拓土的先锋,生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风采与担当。

面对技术难题,党员们自发组成攻坚小分队,勇于探索,在几百个日夜的艰苦攻关里,攻坚小分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开展技术攻坚承诺践诺活动,把党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员技术骨干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实验室,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不断优化配方、改进工艺,最终成功研制最适合的配方和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盐碱地专题项目中,党员同志们更是冲锋在前。主动清洗梳理3万余个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先进技术建模,生成精准的盐分含量栅格数据,精确测算出盐碱化面积与分布范围。随后,奔赴江苏徐州、宿迁等七市,对200余个盐碱地验证点位展开核验工作,日均行程超300公里。他们秉持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白天顶着烈日实地核验,仔细比对模型数据与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关键信息;夜晚则加班加点整理分析资料,确保项目后续工作顺利推进。通过内外业的高效协同,为精准确定江苏省盐碱地底数奠定了坚实基础。

62FF8BE6D31AD8745FE1706DF1D3351D.jpg

此次获评“四强”党支部,是对盐碱地党支部“党建+业务”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的高度认可,更是迈向新征程的重要起点。盐碱地党支部将以“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做示范”为行动准则,严格对照“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标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深度推进党业融合,坚定不移地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力量。(盐碱地中心 顾露)